新昌县夯实应急指挥部“硬基础” 守护群众“大平安” | |||||
| |||||
应急指挥部建设工作启动以来,新昌县着力补短板强弱项,聚焦聚力应急指挥场所、值班值守队伍、应急指挥系统建设,探索构建覆盖无死角、适应改革新变化的应急指挥体系。 一、拉高标杆,建成“综合化”指挥场所。坚持统筹规划、平战结合的原则,采取“整合+重构”的方式,设计重建指挥部,并以实战为标准,接入应急、水利、气象、自然资源、建设等部门的信息系统,实现信息共享、统一管控、统一决策指挥。同时配备卫星便携站、移动式手持单兵、布控球、对讲机、卫星电话等通讯设备,将现场数据传输频次由10分钟每次提升至5分钟每次,打造灵敏高效的应急处置网络,有力推动值守应急从“事后处置”向“事前预警”转变。 二、数智赋能,建活“智慧化”指挥系统。构建完善县、乡、村三级贯通的临灾预警叫应工作体系,结合地质灾害易发的特点,创新打造“地灾智救”应用场景建设,依托“物联网+”,实现预案数字化,并衍生“一点一方案”概念,把“点”的定义由“地点”扩展到“地点+时间点”,实现应急预案的动态更新。防御台风“格美”、“贝碧嘉”、“普拉桑”期间,累计发送预警256条,工作指令512条。建设“防汛责任人”小程序,通过“一键通”及时叫应叫醒基层防汛责任人。在今年台风防御应急响应期间,叫应村级责任人63次,收到责任人反馈6800余条,在一触即发的突发应急事件中真正做到有条不紊、“应而不急”。 三、压实责任,建强“实战化”联动机制。创新推进“1+N”应急指挥部联合值班模式,坚持突发事件处置“快”字当头,规范事件处置流程,加强节点把握,确保应急处突30分钟内到达现场,牢牢把握应急指挥救援的黄金时间。加强信息共享,联合分析研判,力求通晓全盘、“耳聪目明”。在防御今年第14号台风“普拉桑”期间,小将镇新欣村马力坑自然村山体斜坡上的孤石失稳发生崩落,由半山腰滚落至坡脚汪海娟等6户屋后,造成多间房屋被崩塌滚石砸毁。出现灾情后,指挥部第一时间联系小将镇政府,同时指派专业人员30分钟内到达现场,溯源摸排地质灾害及隐患情况,迅速划定危险警戒区域,并指挥协调属地乡镇紧急撤离区内人员。 | |||||
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|